服务热线:
4000-666-855
技术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资讯 > 技术文章 >
核磁共振到底有没有辐射?
发布时间: 2021/08/06  发布者: 原创  浏览量:
        辐射无处不在,人类每天都在接受射线的辐射,这是来自宇宙射线和自然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,也叫做天然本底辐射。但并不需要担心,大量调查表明,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没有影响。
       核医学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相关场所之一,然而在这个辐射无处不在的世界中,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检查,明明包含一个“核”字,竟然是没有辐射的。
       核磁共振(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,简称NMR)是指具有固定磁矩的原子核,如1H、13C、31P、19F、15N、129Xe等,在恒定磁场与交变磁场的作用下,与交变磁场发生能量交换的现象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以氢核为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技术。核磁共振技术产生两个重要的应用学科:核磁共振波谱学(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或NMR)和核磁共振成像学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或MRI)。NMR和MRI是一种完全非破坏的分析手段,他们可直观地显示物体中水分活性状态分布和水分的分布与迁移。
 
       核磁共振(NMR)实现的两大物理要素即原子核和磁场。物质要产生NMR现象,其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。原子核的磁性是由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自旋特性而产生出来的。原子核由核子(质子和中子)组成。核子绕着自身的轴不停地转动着,并且核子之间还存在着相对运动。核子的这些运动总和起来可以使得某些原子核具有自旋特性。
       首先将样品置于外加强大的磁场下,核自旋本身的磁场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重新排列,大多数核自旋会处于低能态。我们再额外施加电磁场来干涉低能态的核自旋,使它们转向高能态,当它们再次回到平衡态时便会释放出射频,这就是NMR讯号。利用这样的过程,我们可以进行分子科学的研究,如分子结构,动态等。
        而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检查大多采用核磁共振成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或MRI)技术,就是通过使用较强大的磁场,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,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,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,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。通过不同的弛豫时间得到组织图像。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,让水分子振动起来,再平静下来,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。所以核磁共振检查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。
       核磁共振成像对脑、甲状腺、肝、胆、脾、肾、胰、肾上腺、子宫、卵巢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。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,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、扫描速度快、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,可帮助医生“看见”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。
       正因为经常“核磁共振”经常被很多人误解,业内专家都建议将名称改为“磁共振”,以避免被人们过度联系,您了解了吗?
上一篇: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
下一篇:Last page